《国学常识》:什么是“绛”色?

​​红色,可以称得上是我们民族最喜爱的颜色。几千年以来,无论是隆重的庆典,还是节日民俗,还是女子的红妆以及人文中都在广泛的运用了红色。基于繁荣昌盛的中华文明,古人对颜色还发明了多种词语。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印记来看看古人对颜色是如何表达的。

“绛”(jiàng)—古人以“绛”来代表颜色中最深的红色。《说文解字》里说,“绛,大赤也”,说的是它比“赤”还要深重的红色;而“赤”的浓度,又在其他诸多的红色之上。

绛这个字在小篆中是这样的如图:

​它其实是一个形声字,以“丝”为偏旁,其实是指它作为丝绸衣服等物品的染料。绛是用一种名为绛草的植物作为原料提炼出来的红色。载入成书于秦汉年间《尔雅》里则说到,绛草出产于临贺郡,可以做染料,也可以用来食用吗。临贺郡在今日广西的境内,战国时期是百越部落聚居的地方。秦始皇吞并了六国之后,又攻打百越,之后也将其纳入管辖。此后,中原的汉人不断迁入,与当地人混居。相传,绛草为当地的特产,与民族融合过程中,被推广到了中原,由于人们对红色的喜爱而广为流行。

绛这个词还有大量的典故和成语,比如:“绛帐待坐”,比喻学生就学,“绛沙设帐”则是比喻老师讲课传道授业解惑,并把“绛帐、绛帷”用来指老师教授学生的场地。

此外,汉时人们还把银河称之为绛河。因为当时人们的天文理论是以北极为基准,而南方属火,以红色来代表,因此有南方之色之称。后来晋人王嘉在《拾遗记》说,南海有一条河叫绛河,河水皆为红色,而水中有龙有鱼,而且肥美可食,说的煞有其事,也是充分展现了古人的想象力。

说了这么多,你明白绛这个颜色是怎么来的了吗?当你的女神说:“男人都是大猪蹄子的时候,根本不懂正红色口红!”,聪明的你这时候也可以反问一句你知道“绛”红色吗?

​​​​​